文/全小景
A股唯一 一只“仙股”---中弘股份(000979),今日再度重挫4%,收盘价距离1元又更远了。
截止9月27日收盘,中弘股份的收盘价为0.93元,低于1元/股,已经持续了10个交易日,距离敲响退市警钟,仅剩10个交易日。
据深交所规定,深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被强制终止上市的条件之一:
连续20个交易日,股票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(1元)。
一旦中弘股份启动退市机制,那么中小股东无疑将面临较大损失。据wind数据显示,截止2018年6月30日,中弘股份股东户数超24万。
券商惨亏20亿,含泪“割肉”
苦苦挣扎在“1元”下方的中弘股份,再遭受一记重锤,即将迎来天量抛压:
9月26日晚间,中弘股份公告,第二大流通股股东“招商财富-招商银行-增富1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”拟于未来六个月内,减持不超6%股份,合计约4.68亿股。
该资管计划为招商基金子公司招商财富管理,其于2016年4月,斥资19.5亿元参与中弘股份定增项目,迄今亏损超50%。
以获配股数与获配金额计算,招商财富参与定增价格为2.82元,后经过2次分红除权,招商财富持股增至9.674亿股,每股成本降为2元。
2018年3月27日 - 6月28日期间,招商财富已累计减持1.68亿股,套现金额近1.93亿元,目前仍持有8亿股。
按照今日(9月27日)收盘价0.93元,招商财富持有的8亿股市值约7.44亿元,意味着,招商财富已“浮亏”10.13亿元,亏损幅度超51%%。
此外,齐鲁资管、国都证券合计浮亏近10亿元。
退市“帮凶”:52亿债务违约
不断增长的债务违约,是将中弘股份一步步逼向“退市”的另一大帮凶。
2018年以来,中弘股份已累计刊发18篇债务逾期公告,逾期债务金额不断增加,截止9月26日,中弘股份的逾期债务规模高达52.35亿元。
值得一提的是,8月9日,中弘股份曝出的2笔逾期债务中,借款利率奇高,其中,子公司借款的4.98亿元,利率达11%;以及3个月前,中弘股份借款3.3亿元,利率竟高达24%。
不惜借贷利率高达24%的“高利贷”,可见中弘股份为了还债,已穷途末路。
面对不断新增的违约债务,中弘股份的净利润、现金流早已苦不堪言:
2018年1-6月份,净利润亏损13.78亿元,同时,公司预计1-9月份巨亏幅度超21亿元。
另外,根据历年的财报数据,自2013年至今,中弘股份经营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一直为负。
6月28日,大公国际评估将中弘股份信用评级下调为“CCC”,意味着公司基本已经失去在资本市场融资的资格。大公认为,中弘股份在资本市场公信力下降,偿债来源大幅缩减,偿债能力很弱。
而中弘股份,仅仅是2018年中国债务违约潮中的一个缩影。
25家民企,逾650亿违约债券
2018上半年债券违约来势汹汹,经历短暂平静之后,9月份债券违约潮再起。
9月25日、26日,5家企业的6只债券集体宣告违约,涉及金额达68.9亿元。
上述6只违约债券,只是3季度的冰山一角。
根据Wind数据统计,截止9月26日,9月份已经9家公司的13只债券发生违约,涉及债券余额合计约169.9亿元。
另外,三季度多达22家企业的38只债券违约,涉及的债券余额超397亿元。
不论违约债券数量、违约金额,3季度已经远超2018年上半年规模。
截止9月26日,2018年已经有25家企业的63只债券发生违约,涉及债券余额累计达650.31亿元。按月度分布情况来看,7月、9月系债券违约高峰期,单月违约金额均超过170亿元。
3季度与上半年违约事件有一个相同的特征:
债券违约的主体基本上都是民营企业,上市公司亦是重灾区,6家公司违约金额达到219亿元左右,占比近半。
债务违约,为什么受伤都是民企?
在这轮债务违约潮中,一个不能不忽视的事实:2018年已发生债务违约的主体全部为民营企业,延续了2017年以来的趋势。
而自2017年开始,国企渐渐淡出债券违约的“江湖”,而民营企业成为债券违约的???,而且违约数量、违约资金仍在不断放大。
为何会民企违约潮持续,而国企违约事件减少或消失的现象?其背后原因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:
第一,环保+去产能,使得国有企业利润增速远超民营企业;
第二,资金成本回升期,民营企业财务费用上升幅度更大;
第三,金融强监管+去杠杆,加剧了民营企业再融资的难度;
最后,民营企业,获得银行信贷融资的劣势依然存在。
另外,2018年的违约潮有一个特点:行业分布分散,范围更广,不仅仅是夕阳行业和效益差的企业,说明监管因素导致的融资收紧是大范围的。
还债的时候,到了
2018年债务违约潮,其实早在2015-2016年债券牛市中就埋下了种子。
2015-16年,公司信用债大幅扩容,尤其是2015年1月证监会发布了《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》,将公司债发行主体扩大至所有公司制的市场主体。
自此之后,公司债大规模不断增长:
据wind数据统计,2016年发行的公司债创出历史新高,达26864亿元,大部分公司债的期限为3年,2018年进入第一波债务偿付高峰期。
2015-16年公司债大规模增长,却没能有效拉动投资,企业通过各种手段加杠杆,债务、利息越滚多,一旦资金面缩紧,借贷困难,紧绷的资金链就会出现问题。
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数据:
2017年发行6952只债券,用于偿还借款的债券有2803只,占比为40%;
2018上半年发行2689只债券,用于偿还借款的债券有1385只,占比超50%
另外,据Wind数据显示,截至2018年9月20日,今年企业债累计发行量1309.6亿元,较去年同期减少1400.25亿元,规模惨遭腰斩。
光大证券指出,目前债券市场对民企债规避情绪较重,融资环境恶化导致流动性风险进一步上升。此外,相比于国企,民营企业外部资源较少,银行信贷资金亦更偏好国企。
本网站上的内容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图片及音视频),除转载外,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协议授权,禁止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,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:[email protected]